今天是: 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,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    树文明新风 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城市   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推动百强肥西跨越发展    欢迎浏览一码三肖管家婆网站!   
品读乡贤著作,回首新文化运动历史
发布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13-11-09 17:04:59 点击率:3677

品读乡贤著作,回首新文化运动历史
——《胡适口述自传》读后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◇彭均生

    唐德刚先生为美籍华人,著名历史学家、传记文学家。1920年生于合肥西乡山南馆唐三房圩(今属柿树岗乡),1939年秋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学系。1948年赴美留学,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,还兼任过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;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,兼任系主任。唐德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大家,也是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。他在美国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及口述历史工作,和同为安徽人的胡适先生为忘年交,有师生之谊。唐德刚先生著有《李宗仁回忆录》、《顾维钧回忆录》、《张学良口述历史》、《晚清七十年》、《胡适杂忆》等书。唐德刚先生于2009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逝世,享年89岁。

    近日从旧书店里,淘到一本乡贤唐德刚先生所著的《胡适口述自传》,一时如获至宝,一口气读完。

    《胡适口述自传》的传主胡适先生,是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之一,声名卓著。这部书中,传主“我的朋友胡适之”用他十分平实而风趣的语言,以英语口述自传。讲述了他的家族家世,求学治学,思想嬗变的过程。这部英文口述书稿,再经由唐德刚先生以其独特的“唐氏幽默”文笔,转译成汉语,内容不失其真,文采更加丰富,非常人手笔所能及。

    关于“口述历史”,人们往往望文生义,认为只要原文记录口述者的回忆、谈论就可以了。德刚先生则为现代口口述史立下了范例。他曾说:“我替胡适先生写口述历史,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,另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材料加以印证补充。”他认为口述史并不是对方说什么就记什么,还要查大量的资料来校正、补充,加以撰写。今天,口述史方式已经成为十分“新潮”的历史记述方式,可以说唐德刚等人就是口述史的开创者之一。

    读完全书,给自己留下较为深刻印象的,是胡适以他作为“经历者”“当事人”的角度,回顾其经历新文化运动的一段过程,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。比如,胡适谈到新文化运动之初提倡“白话文运动”的一段经历。百余年前,大家都是口里说着白话文,书写却是文言文——胡适称为“半死的语言”,与此相对的白话文则是“活的语言”——往往造成手口不相一致,文章难以猝读。但要破除至为保守、流传千年的语言习惯,却是十分困难的。胡适总结一年多来与朋友梅光迪、任叔永、赵元任、钱玄同等人之间“非正式讨论”的结果,撰写一篇《文学改良刍议》发表出来,马上引起轩然大波。在文中,他提出诸如“须言之有物;不摹仿古人;须讲求文法;不作无病呻吟;务去滥调陈腔;不用典;不讲对仗;不避俗字俗语”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理所当然、十分平常建议,在当时却是惊世骇俗,了不得。知识界、文化界以及社会舆论一时欢呼赞成者、极力反对者彼此对立,论说纷纷。这时,同样是安徽人的陈独秀,更是奋勇当先,以《新青年》为阵地,高张新文化运动大旗,提出打倒“十八妖魔”“选学妖孽”“桐城谬种”等等,迅速掀起一场文学革命,进而由此导致一场剧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。

    大力鼓吹、极力提倡白话文的胡适身体力行,用白话文写作新诗,并结集为《尝试集》。读至此,忽然想到自己藏书中似有此书,连忙翻出来进行对照阅读。这本书还是1984年前后,自己“文青”时购藏的,当时虽也阅读一通,哪能如今天这样了解背景,印象深刻。好像有这样的说法:书是“常读常新”,信乎如此!

    这本书还有一项奇特之处,就是德刚先生在胡适口述自传的正文之外,作了大量的补注,这些补注文字有时甚至长于正文。在补注中,德刚先生广征博引,纵横合捭,既有注解的基本含义和作用,更有本人的自由发挥,简直就是一番研究后自己见解的独立发表,有的简直可以单独成文。读这些注解,有时感觉比正文更有意趣。在当时德刚先生朋友圈中,还真有“先看德刚,后看胡适”说法。

    例如书中为“青年期逐渐领悟的治学方法”一章作注时,由胡适治学方法,引申至自己的治学经历。自抗战时期他在重庆沙坪坝“中大”开始,直至留学、执教美国,洋洋洒洒4800余字,而且写得非常生动有趣。文字中也不乏精彩论说,如其中讲到“县”字含义,由《段注说文解字》考于春秋历史,进而发现段注之误。一条注释能写到这样引申、发挥的程度,写到这样的篇幅,能喧宾而不夺主,确实是读者平生所未见。

    再者,德刚先生虽为胡适入室弟子,但在观念上并不盲从。在正文中实录传主论点的同时,遇有不对的地方,能在注释中直抒己见,予以纠正。例如:就胡适关于文言文是死文字的说法,德刚先生则认为不能一慨而论,“文言文是一种一脉相承,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(相对西方拉丁文而言)。”不同历史时期叙事文、记录文、政论文,以及那些全国人民雅俗共赏的唐诗宋词,什么“床前明月光”、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……就不是死文字;那些以浅显文言所写的《三国志演义》、《东周列国》、《聊斋志异》等,民国初年苏曼殊等多半以浅近文言创作的小说,在当时绝对也是“畅销书”,由此至少证明文言并未全死。因此在撰写文章等实际运用中,既不能如古文那样求简洁而至于晦涩难懂,也不能一如口语般的噜苏。“舍简洁而就噜苏,那算得是‘进步’或‘现代化’吗?”他还在注中写道:胡适先生告诉我“共产党里白话语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!”毛泽东“写得最好”的原因便是“我的学生毛泽东”没有完全遵从他的“老师”指导的缘故。

    掩卷长思,抚今追昔。近百年前那场“新文化运动”,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是那样深刻,产生的变化是如此剧烈,确非当时参与者们所能预料;历史最为公正,随着时间的推移,定将会为这些参与者给予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和评说。

    掩卷长思,不胜感慨。我们应该为肥西有唐德刚先生这样一位乡贤而骄傲。他生于斯,长于斯,是在故乡的水土养育下,成就了这样一位名满寰宇的大学者。他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故乡贤哲!


网站首页 | 学校概况 | 新闻中心 | 德育工作 | 资源中心 | 校务公开 | 新澳门六合今晚开奖结果339期
Copyright © 2012-2016 澳门六开彩马会传真资料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:231200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巢湖路 电话:0551-68841149 主体备案号: 皖ICP备2021017217号-1 技术支持:安徽迅时网络